“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这是古人对儿科医生的评价,一句古言道出了儿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
一大早,西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走廊里已排起了长队,家长和孩子们等待的正是儿科主任葛利吉。葛主任是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西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儿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小儿过敏性疾病。擅长小儿危重、疑难病及少见病的诊治。带领团队诊治多例不典型川崎病、重症EB病毒感染、溃疡性结肠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Stevens Johnso征等少见病、疑难病。主持自治区自然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每逢葛利吉主任出诊的日子,诊室里就充满了喧闹,有孩子的哭闹声、父母焦躁的安慰声,还有陪同家属们的询问声……在这一片烦乱嘈杂中,她气定神闲地坐在桌前,一脸微笑平和。
她安抚着每一位小患者,时而将搓热的听诊器搭在小患者身上,时而轻声念起儿歌“你身上有个小兔子,阿姨帮你捉住它。哎呀,小兔子跑得太快了,跑到后面去了……”原本看到听诊器害怕得哭起来的孩子,瞬间开心地配合起来。
“儿科有时候是门‘哑科’,因为有的孩子太小,还不能清晰表达身体病痛,加上害怕,有时会哭闹个不停。家长有时对孩子病情描述不准确,小孩病情变化又快,家长又着急,希望能马上减轻孩子痛苦。这些我们都能够理解,儿科医生首先要的就是耐心,同时对儿科医生的要求也更高。”葛利吉说。
除了耐心还要有爱心,“充分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考虑,真正地去关爱每一个来就诊的孩子。”是葛利吉作为儿科医生的准则。孩子坐得比较低的时候,她就蹲着;孩子躺着的时候,她就把身子尽可能地伏下来,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葛利吉主任对孩子的体贴与关爱。
“任何一个患儿,来的时候,哪怕表面上病情不是很重,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细致地查体,做出正确的诊断,给予合理的治疗。”葛利吉说,由于儿童病情发展迅速,所以抓住治疗的“黄金期”就成了关键。面对不太会说话,只能用哭声表述自己不适的小宝贝,细致成了新生儿科医生最不可或缺的技能,观察入微才能发现宝宝的问题。
据葛利吉主任回忆,曾有一个8月的女宝宝,高烧5天都没找到确切原因,孩子身体不适、哭闹不止,家长心急如焚……葛利吉与医院感染科会诊后,到病房去看望小患者病情,在细致的查体中发现孩子眼睛发红,也正是这一细节,让她判断出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是“川崎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反复细致的查体,反复对比做的检查,并且动态为小患儿做心脏B超,最终证实了葛利吉主任的判断。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一定要认真观察每个患儿的细节,精准判断病因,才能为患儿缩短病程,做到高效救治。”葛利吉和记者说,由于很多生病的孩子症状不典型,所以被容易忽略。有些疑难病真的好比破案,不能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如果不及时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在葛利吉看来,作为儿科医生,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学会观察,很多症状不仅仅听孩子说,更要引导孩子说得清楚,病情判断必须准确,才能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为病人所为,想病人所想,做病人所做,及病人所及。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家长才能信任医生,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让孩子更快地康复。
医生“一生都在学习。”葛利吉始终认为,自己的水平再好,也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要让更多的患儿受益,必须让团队的水平共同提高。因此,这么多年,无论是带学生,还是指导后生晚辈,她一直不遗余力。
作为儿科学科带头人,葛利吉努力地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临床经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给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带出了一支专业方面技术过硬的儿科团队。
据了解,西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科室。现普通病区对外开放床位55张,新生儿病区对外开放12张。国家儿童标准化哮喘门诊挂牌单位,收治儿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有重症监护室,配备有儿童专用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儿童专用多功能心电监护、胆红素皮测仪、蓝光治疗仪、新生儿保暖箱、智能型抢救辐射台,为危重症患儿及新生儿保驾护航。
科室具有高素质的医护队伍,现有医护人员19名,人才梯度合理。医生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占医生队伍的55%。护理团队9人,主管护师1名,护师4,护士4,本科学历3人,大学专科学历6人。
科室除日常临床工作外,还承担西族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本科《儿科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每年带教学生200人次,为西藏及全国各地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
对葛利吉主任来说,在无数个与小患者接触的日夜,她早已将救死扶伤当成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及奋斗目标。二十余年与儿科结缘,她一直热爱且奋进着,在儿科领域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