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30-8958习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民幸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全体人民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全力发展经济的目标就为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充分地惠及全体人民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深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也是为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年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绝不是“内卷”,更不是“躺平”,因此,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同步提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公平、公正地享有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共同富裕是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鼓励通过经济活动的正向溢出效应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是人民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精神境界逐步的提升的崭新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共同富裕强调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一直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共同富裕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方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受到公正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等不得也急不得,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思想准备,统筹规划,扎实推动阶段目标逐步实现,不能超越阶段。
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并不是“吃大锅饭”,而是要更加平等地分配社会财富,确保所有社会组成部分都能参与到国家的财富分配中。习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解,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一方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要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
中国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共同富裕越来越凸显人民性、发展性、包容性的基本特征和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富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成功进行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彻底废除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53年,中国中央委员会通过《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将“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1955年,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使农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使中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人民实现经济独立自主和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新时期,通过先富带后富探索逐步富裕的路径。改革开放后,中国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思想主张,并确立“小康”的目标,成为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途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了许多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物质基础。1992年,中央提出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入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全方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阶段。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顶级规模、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同步提升。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不仅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发展困境,而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揭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看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直接作用于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的收入与福利得到明显提升,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开始显现效果,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呈显而易见地下降趋势。在逆全球化与新冠肺炎疫情交互叠加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多个国家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风险居高不下,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改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中国依然如期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当前,中国已确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新发展主题。在对区域经济、城乡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清醒认知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已经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相比于快速地增长重视解决总量问题,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更加重视解决结构问题。因此,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从改革开放后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转变。
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说明,逐步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水准不断提高,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更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广泛地激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更持久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逐渐完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法并存的分配制度,需要处理好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完善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激发三次分配的巨大潜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一方面要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完善对“老少边穷”地区的精准支持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复制转移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另一方面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建设并利用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深化税制改革,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统筹做好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衡量共同富裕的具体指标来看,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涨的速度高于GDP的上涨的速度;二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水平的基尼系数有明显下降;三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有显著下降。从各项指标的分布特征来看,一是城乡差距收敛到合理区间;二是东西部、南北方的地区差距收敛到合理区间;三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差距收敛到合理区间;四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收敛到合理区间。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上一篇: 广西上横高速公路西津郁江特大桥合龙
下一篇: “师带徒”助力新职工快速生长
Copyright © 2012-2020 360直播足球直播app/360足球直播雨燕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0748号-2
地址:上海青浦区虹桥世界中心B栋355室 电话:400-630-8958 邮箱:sales@infusetek.com.cn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