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3日讯(记者 吴起龙) 在许多国人看来“最简单快捷”的治疗方式是输液,还有不少人把抗菌药当成消炎药而家中常备,长期以来,静脉输液泛滥和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
近日,国家卫计委、发改委、教育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旨在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遏制细菌耐药,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同时,按照计划,到2020年,所有零售药店都将“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全国二级以上医院也将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机制。
以输液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年输液量超百亿瓶,人均达8瓶/年,远超国际人均输液2.5-3.3瓶/年的水平。据专业的人介绍,输液过敏反应任何年龄都也许会出现,且一旦未及时有效地发现抢救,往往会有难以处理的后果。有统计显示,输液过敏反应50%-70%来自抗生素,也即是老百姓常说的消炎药。云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门诊输液广受诟病,不仅因为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更在于过度输液会造成抗生素被长期滥用,增加人体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导致无药可用。
目前,中国并未从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各省区市却在陆续出台有关政策。中国网财经记者据公开资料统计,自2016年1月1日起至今全国已有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超过10个省区市出台并执行限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政策,以控制门诊输液中的抗生素滥用现象。
其中,2015年8月,江苏省出台《关于逐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提出2016年7月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同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2016年初,浙江省卫计委发布通知,要求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同时倡导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和儿科)率先全面停止。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表示,目前,抗菌药物治理工作已进入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管理阶段,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减少因趋利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业内人士指出,取消门诊输液,主要是为了遏制过度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现象,同时逐步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首诊,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实施。还有分析人士指出,解决医保控费问题也是这背后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患者担心取消门诊输液会不会只是“治标不治本”,仍不能控制抗生素滥用;同时假设某疾病未达到住院或急诊要求,但又需要输液,会不可能会出现这类病人“被急诊、被住院”?对于此问题,有医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源头上是从医务人员处就严控抗生素的使用,确保不滥用;同时,也要给患者做好解释、加强教育引导其合理使用抗生素。
此外,禁止门诊输液,除改变医疗方式、就医观念外,对企业亦有直接影响。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曾坦言,此政策若扩展至全国范围且严格执行的话,未来将会对更多的大输液企业、抗生素企业、注射剂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计划要求“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及“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基本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将大大限制抗生素的销售。一位行业人士向指出。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许多老百姓对“输液见效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拿抗生素当感冒药等误区。其实普通感冒的病原体有200多种,只有0.5%-2%的普通感冒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所以,感冒请不要自行预防用药,经验用药,擅用抗生素,以防最后“无药可救”。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全部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长期资金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上的水准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慢慢的变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