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一张张城市名片折射出赣州工业的奋进足迹——连续四年获评江西省工业高水平发展先进设区市,成功跻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数字百强城市……
2012年以来,赣州市上下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升级行动。赣州工业以量质齐升、倍增升级的姿态,加快实现产业体系转型、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动能转换,聚合澎湃之力推动全市经济列车行稳致远。
9月中旬,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鸣。这家位于赣州经开区的电子信息企业,去年营收首破100亿元,迎来发展的井喷期。
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2021年,赣州实现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三个零的突破”: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双双超过1300亿元,赣州经开区工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同兴达等5家工业公司跻身营收“百亿方阵”。
时光回溯到2012年。那时的赣州工业,底子薄、基础弱、总量小,全部工业增加值仅603.48亿元,与赣州在全省的大市地位不相称。
补齐工业短板,挺起工业脊梁。2012年以来,赣州先后实施了两次“主攻工业、三年翻番”行动,市第六次党代会又将工业倍增升级列为“八大行动”之首,予以强力推进。几番攻坚,一路耕耘,全市工业之树茁壮生长、枝繁叶茂,全部工业增加值攀升至2021年的1378.8亿元,实现十年翻番,年均增速8.9%。
产业集群更具影响力。通过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活营销,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完成产值从百亿元到超2000亿元的跨越,成为全省“五星级产业集群”。从小作坊到集群发展,从小打小闹到大产大销,纺织服装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升级转移,打造了于都女装、宁都童装、石城鞋服、兴国牛仔等一批区域特色生产基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赣州坚持集群化发展“1+5+N”产业,扎实推进“两城两谷两带”和各地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食品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园区平台更具承载力。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1个、其他省级开发区14个,实际开发面积97.86平方公里,累计建成标准厂房390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总量列全省第一。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稀土领域“两院四中心”科研平台……赣州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一个个要素集约、配套完善的园区平台,发挥着招引项目、吸纳人才的磁场效应,格力、吉利、富士康等超级大项目接踵而至。
龙头企业更具竞争力。赣州持续优化精准服务,鼓励支持工业公司通过升级改造、整合重组、资本赋能等方式做大做强。十年间,全市规上工业公司数量从781户跃升至2478户,居全省第一,增长178.7%;营业收入、总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13.2%、20.5%。得益于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市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竞相涌现。
8月底,2022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国稀金谷”举行。近300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带着先进理念、创新资源和智慧成果,共同赋能赣州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赣州因矿而享誉中外。过去,由于无序过度开采和工艺落后等原因,赣州部分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稀土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利润空间薄,一度被戏称为“金子卖出白菜价”。
谋变求新,循绿向前。赣州大力推进稀土资源整治整合,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稀金谷”,发展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版图中,赣州稀土日益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土集团相继落户,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和央企总部的空白;金力永磁成为全世界稀土永磁行业首家“零碳工厂”;世界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兴国建成……
2012年以来,赣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寻求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生产方式从初级加工、资源简单利用向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转变。一个个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绽放青春活力;一个个新兴起的产业幼苗成大树,勇立时代潮头。
尘土飞扬、浓烟滚滚,这是钢铁、煤炭、水泥、造纸等行业给人们的固有印象。而今,随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这一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绿色低碳的美丽图景徐徐铺开。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是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采用优化的水泥制造工艺,以及变频节能系统、高效选粉机、熟料余热发电等装备技术,实现工业固废料100%利用,不少新人慕名到这个花园式工厂拍婚纱照。
从深耕创新药物研发,到拥抱高端医疗器械“蓝海”,再到进军宠物医药市场,章贡区医药健康产业持续强链延链补链,驶入发展“快车道”。产业链“链主”企业青峰药业,每年将出售的收益的10%用于研发投入,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药厂,成长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近200项,在研新药60多款。
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赣州工业由“大老粗”迈向“小清新”“高精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为践行“双碳”战略贡献着力量。2021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45.4%,年均下降6.5%;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由2014年的12.6%提高到2021年的32.2%。
“把赣州建设成为工业强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这一目标。
新起点如何跑出加速度?赣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层次地融合,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火热实践,为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赣州市首批数字化的经济重点企业名单公布,涉及专业芯片、信创、智能终端、区块链、元宇宙等产业赛道的50家企业入选,展示出工业“智变”的最新成果。
抢抓数字化的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历史机遇,以制造业为主的赣州工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通过“链群配+数字大脑+实体工厂”,打造了一批数字技术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十年前,全市仅章源钨业、虔东稀土等一批骨干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信息技术,如今,“上云用数赋智”成为众多工业公司的自觉行动。
生产线多只机械臂灵活闪转,接力完成流水化作业;地面上,14辆智能AGV小车穿梭往复,精准搬运。这是南康区龙回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国内家具产业首个5G独立组网工业互联网工厂,智能化率达95%。目前,中心已为100多家公司可以提供备料服务,相比市面现有的家具备料线%以上。
包括共享智能备料中心在内,南康创新建设家居产业“一网五中心”,以“智造”引领制造,不断提质增效,成为全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鲜活样板。
其他产业亦纷纷加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换档快跑”装上新引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江西金瑞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围绕19种产业业态,布局了精密数控、模具制造、注塑成型、电机电控、整车组装等生产车间,不仅能自主生产智能漫游车、智能代步车等整车产品,还能满足特斯拉、奔驰等汽车大厂的关键零部件配套需求。
机器换人、产业换线、设备换芯、产品换代。2012年以来,赣州市“两化”融合度位于全省前列。市级层面五年来累计投入近1.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带动了全市100多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市上云企业突破1.3万家,获批建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国家级试点示范平台及项目26个,新增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38家。
根植“数智沃土”,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协同发展,工业设计、柔性定制、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风生水起。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选矿设备,斩获国际级工业设计大奖金点设计奖,每年可为矿山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0万元;在石城,国内领先的C2M鞋个性化定制平台,为广大购买的人数字化定制“最懂脚的鞋”……
“智”潮泛起,赣州工业经济活力奔涌。今年上半年,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6%、26.1%。(张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