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30-8958
网站导航
工业注射泵
当前位置:首页 > 360直播足球直播app > 工业注射泵

极目江城万象新——人文经济视野下的武汉观察

时间:2023-12-09 13:25:14   来源:工业注射泵  点击次数:1

  这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通达八方的地理优势、开放包容的人文品格,让“货到汉”成为醒目标识。

  这是一座奋进拓新的城市。研制出中国第一根光纤、成立全国第一家技术市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浸润城市发展。

  这是一座潜力无限的“未来新城”。从百湖之市到湿地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处处可见,生态禀赋日益转化为绿色崛起的新优势。

  白露时节,江城武汉秋意渐浓。曾经的防汛险地龙王庙公园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从秦巴山脉奔腾近1600公里后,出龟山北麓,与长江交汇。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浪潮奔涌。两江交汇之处,103位青年在汉正街持证成为全国首批个体经营者,怯生生的吆喝叫卖声,成为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生动一幕。

  短短几年,汉正街的商品已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份,商品成交量曾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一分钱一根针,一年能卖出1亿根;一角钱一粒的打火石,一年能卖出2吨。堆积滞销的货物,到手上就能盘活。”83岁的郑举选老人从未想过,自幼视力微弱的他,有朝一日会坐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改革先锋”表彰。

  如今,步入位于汉正街的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主播们的“带货”声此起彼伏。仅一栋写字楼内,就聚集了近400家直播产业生态上下游的企业商户,直播间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

  从线下到线上,从“买全国卖全国”,到“买全球卖全球”,作为“小商品批发商业市场”代名词的汉正街已经属于过去,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善抓机遇的商业精神”在武汉始终延续。

  新冠疫情袭来,在严峻的抗疫斗争中,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

  在艰难中重启,在阵痛中复苏,由“暂停”到“重启”后,英雄之城武汉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回“主赛道”、跑出“加速度”。2023年上半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950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说,地理空间深刻地影响地域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了武汉善于通变而任放、善于创化而兼蓄的城市品格。

  1月7日凌晨,动车组停靠在武汉动车段的存车线上进行检修和保温作业(无人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外有居中之地的区位优势,内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渊源,武汉正以跨越之姿、攻坚之志、担当之责,加速构筑“枢纽链接之城”——

  2022年,作为内陆最大河港的武汉阳逻港吞吐量已达202万标箱,年均增长10%;今年5月,武汉对外开放以来首次入境的万吨海轮“长越1”号自韩国釜山港抵达武汉;6月,2023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在武汉开幕,作为全国唯一获批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会城市,武汉再一次站上世界舞台……

  “江汉西来于此会,朝宗东去不须分。”如今,武汉正从沿海开放的“后队”,加速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清代张之洞当年不曾实现的愿望,正在百年之后变成现实。

  “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为武汉擘画蓝图。

  有着3500年建城史的武汉,一直有着“大城”的梦想。20世纪初,汉口的商品贸易额一度超过天津、位居上海之后,跻身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成为江城的“高光”时刻;“东方芝加哥”的赞誉,彰显了武汉的昔日繁华。

  撑起一城繁华的,是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壮志豪情,和对求新、求变、求进的不懈追索。

  从楚国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清末张之洞大力推动“办新学”;从武昌城头的枪声拉开辛亥首义的序幕,到改革开放后请来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从鼓励“星期六工程师”到成立全国第一家技术市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进与拓新精神,浸润于城市的发展进程。

  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来到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个“中国第一”令人瞩目。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工作(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作为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华工科技牵头制定了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并在高端光芯片、高性能光纤、超快激光器等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从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成长为营收百亿级企业。

  “目前,华工科技正围绕新基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四化、工业数智化开展协同创新,丰富产品链,完善产业链,深入拓展高端市场。”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

  铺展开武汉的城市地图,华工科技的所在地光谷,多年前一度被称为“武汉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

  1976年,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旁的一个简陋实验室诞生。依靠自主创新,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实现了零的突破。

  追“光”奋进、以“光”筑梦,武汉市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推进光谷建设,带动相关企业快速的提升、集群成链。

  光谷,逐步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成为全世界最大光纤光缆研制基地,中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以及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

  截至2022年,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年总营收突破5000亿元。“科学之城”“追光之城”日益成为“向往之城”。

  放眼江城,武汉经开区已集聚9家整车企业、13个整车工厂和500余家知名零部件企业,年产整车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200亿元,正全力建设“中国车谷”;

  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工人在流水线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武汉市东西湖区正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网谷”……

  武汉市科学技术局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武汉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5245.4亿元,占湖北省比重为44.84%。

  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拥有高校90所、在校大学生近130万人的武汉,已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149个,各类人才总和304.29万,并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表示,2023年,武汉明确新的目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以上……

  长江、汉水穿城而过,市内166个湖泊、277座水库星罗棋布,水域总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国中等水准40倍……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宋代诗人袁说友笔下,800多年前的东湖雅致灵动。但十几年前,因为工业化、城市化而水质快速恶化的东湖,却让东湖首任“民间湖长”柯志强夜不能寐。

  进入新世纪,武汉水环境治理的号角吹响。外源截控、内源清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智慧监管……一场湖泊污染治理战应声打响。

  “如今,东湖水质已稳定进入‘Ⅲ类时代’。”柯志强说,水域面积超33平方公里的东湖再现“一围烟浪六十里”壮景。

  10大子湖、120余个岛渚、近20000亩葱郁山林……沿着东湖绿道一路骑行,四时风景不同。散落各处的书店、美术馆等城市公共空间,更为之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浪漫的艺术气息。

  “山水相依、城湖相融、人文相映,这里正成为更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栿堂说。

  今年“五一”假期,武汉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长江大桥、凌波门、江滩……一系列的亲水平台成为热门景点,吹江风、赏湖景,人们在此登高望远、下阶亲水,感受人水共生的江城魅力。

  云横九派,江水相连,湖光潋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围绕一池碧水展开的城市地理空间重塑,悄然拉开序幕。

  今年2月,《武汉新城规划》正式对外发布,一个瞄准“世界级科学技术创新策源高地、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的新城呼之欲出。

  这座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新城,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重点项目库目前已集聚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总投资4376.44亿元,将梁子湖、严西湖等湖泊湿地环抱其中。

  “美丽风景也是美丽经济,世界上重要的创新片区往往都有水的元素。”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守谅说,山水格局让城镇特色风貌有了基底,丰富的公共空间更能汇聚创新人才。

  从“人水冲突、城江对峙”到“人水相依、向水而生”,从“乐业带动安居”再到“安居带动乐业”,城市发展逻辑的转化背后,是发展观念的全面进步。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向未来,武汉在生机与活力中,正书写人文、科技、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做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公司+合作社+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发展有机富硒鲜食玉米深加工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2023年10月12日,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组织大型机车群对种植的20.61万亩大豆进行抢收,确保成熟的大豆颗粒归仓。

  2023年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楼宇、山峦、河流、道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实施杂交水稻制种0.56万亩,预计可向市场提供水稻良种250余万斤。

关注我们